四川博物院 -尊龙凯时app
是一座具有地方特色的综合性博物院,初建于1941年,时称四川博物馆。1950年底,更名为川西博物馆,1952年定名为四川省博物馆,2009年3月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正式更名为四川博物院。建院60多年来,经过几代新老职工的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现收藏、征集馆藏文物共计26万余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达6万余件,在中国公共博物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博物院新馆
四川省博物院新馆举行开馆仪式,3000余件精品文物向公众揭开其神秘面纱。即日起,这一中国西部最大的历史、艺术综 合类省级博物馆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市民可通过电话、网络和现场领票三种方式,获得免费入馆参观机会。下午2时30分,见证省博新馆开馆仪式的省外60多家博物馆馆长和专家,还出席了“博物馆馆长论坛”,就“当代博物馆的发展”议题碰撞思维火花。
即日起,市民可通过电话、网络和现场领票三种方式,获得免费参观机会开馆仪式准点于新馆门前举行。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宣布省博新馆正式开馆,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和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新初共同将一把“金钥匙”交到四川博物院院长盛建武手中。历经7年建设,投资达4亿元的10个常设展厅和4个临时展厅,将通过最先进的多媒体陈列展示,向公众全情展示灿烂的巴蜀文化。
四川博物院拥有丰富的馆藏文物,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和改革开放三十年期间,通过考古发掘、捐赠和广泛征集等方式,四川博物院至今已拥有藏品26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1399件、二级文物6731件、三级文物95345件,在全国省级馆中藏品数量和等级均名列前茅。馆藏文物分陶瓷类、砖石类、金属类、钱币类、书画类、民族民俗类、碑帖类、近现代类八大类三十余小类,具有浓郁的巴蜀地方特色。参观者可通过重要文物前的“语音导览系统”,输入文物编号,获得文物的自动语音解说。残疾人朋友入馆参观也可享受专供轮椅通行的无障碍人性坡道设施。
除了文物丰富,精品众多,布展方式现代等特点,四川博物院的文物保护措施也可圈可点。除了现代博物馆常见的恒温、恒湿设置以外,省博新馆还特地引进了声光系统。新馆所有书法、绘画、纺织展厅的灯光全部使用声控灯组,馆内无人时,所有灯组会自然暗淡下来。同时,所有展柜采用了透光度极高且具有防弹功能的超白玻璃,参观者可近距离观察到精品文物的最细微处,感受国宝的独特魅力。
据悉,四川博物院完全开放后每年可接待200万人次访问,现代化的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将成为博物院学术研究与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博物院参观免费不免票,开放初期将每天限量送出4000张参观门票。[1]
博物院常设机构
新院常设机构有:办公室、人事部、财务部、行政部、设备部、开放管理部、文物保管部、历史研究部、陈列展览部、宣传教育部、对外联络部、信息资料中心、安全保卫部。
博物院功能
博物院作为开启民智、传承文明的一个窗口,也是人们接受终身教育、获得美育的场所,面向观众展示自己的藏品是博物院义不容辞的责任,四川博物院建院以来先后举办了一系列的陈列展览,重大的展览有:《四川省历史文物陈列》、《四川省革命文物陈列》、《古代巴蜀青铜器陈列》、《四川汉代陶、石艺术陈列》、《四川民族文物精品展》、《巴蜀寻根——四川考古事业50年成就展》等,其中《四川民族文物精品展》被国家文物局评为“98年全国十大精品陈列提名奖”,《巴蜀寻根——四川考古事业50年成就展》被国家文物局评为“99年全国十大精品陈列”,这些展览都得到了专家、学者和观众的高度赞扬。同时我院还推出了一系列展览到省内外巡回展出。部分珍品还选送到日本、美国、英国、法国以及港、澳、台地区,这些外展每到一处都引起了轰动,通过外展使外界了解了灿烂的巴蜀文化,增进了相互间的文化交流;通过外展也使博物院的业务人员在与海外同行的交流中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除此之外,科研工作也始终贯穿于各项业务之中,我院的业务人员结合本职工作,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对巴蜀文化的探索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有千余篇论文发表在全国和地方的学术刊物上,重要的出版物有:《四川船棺葬发掘报告》、《前蜀王建墓发掘报告》、《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及大风堂印》、《龙泉青瓷》、《四川博物馆》、《红军长征过四川》等书。
四川博物院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浣花南路251号,与风景秀丽的浣花溪公园毗邻,距离市中心十余分钟车程。市内交通便利,途经本院的公交车有19、35、47、82、88、407、309a、901路等(送仙桥站)。